注册

在职场中,比写好代码更重要的事,你一定要知道!

当涉及职场技能的探讨时,如何去编写高质量的代码通常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思维的转变,我逐渐认识到,在职场中,有比写出优秀代码更为重要的事情存在。


这个事情不仅仅关乎我们的技术能力,而是涉及到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关乎我们能把工作做到什么样的级别,关乎到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成长和给公司带来多大价值。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逻辑思维与结构化思维。常言道:让你与众不同的不是努力,而是思维方式。所以无论你是一名开发人员、设计师、项目经理,或者在任何与技术相关的领域工作,掌握逻辑思维和结构化思维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为什么要掌握逻辑思维和结构化思维



在职场中,你应该见过那种初次见面便能感觉到他工作能力很强的人。



  • 听他发言,说话非常有条理
  • 看他文档目录层级清晰、各部分内容之间逻辑清晰,看他文档本身变成一种享受
  • 听他给解决方案。有框架、有依据,直击问题要害


那这种感觉是从哪来的呢?就是依托于清晰的逻辑思维与结构化思维




逻辑思维和结构化思维核心影响你与他人的关系,影响信息传递效率,影响你的个人影响力,是非常显性化的两种思维方式,是其他思维方式的基础。显性化是你只要刻意练习,你便能习得这项能力,并且很快在工作中应用得到正反馈,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加强你的沟通表达能力。


如果你的思考和表达没有逻辑与结构,这其实是一种灾难。核心不是自己会怎么样,而是非常浪费别人的时间。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你浪费了别人的时间,别人怎么还会有耐心信任你。


职场人首要学习这两种思维方式,逻辑思维提高自身说服力,结构化思维提高信息传递效率。越早期越有这种意识,刻意培养自己,越能较早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你说你不知道自己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那么刻意培养的逻辑思维与结构化思维也可以让你在一堆人中脱颖而出。


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指我们对问题和情况进行推理和分析的能力。它帮助我们理清思路,从复杂的问题中找到简单而合理的解决方案。当我们在编写代码时,逻辑思维帮助我们识别问题、设计算法和调试错误。然而,逻辑思维不仅仅适用于编码。在职场中,无论是解决问题、制定计划还是做出决策,逻辑思维都是我们必备的工具。


比如在日常的研发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因为逻辑不严谨导致给出的解决方案没法真正解决问题,浪费资源不说,还错过了时间窗口。有时候项目上线后看不到明显的转化,根本原因在一开始分析问题的思路就出错了,问题和解决方案之间没有形成逻辑闭环,你预想的“好”其实是错的。





业务:我们想要更换用户个人中心关于订单节点的文案。


我:为什么呢?


业务:因为我们发现当前商城的退换货满意度比天猫京东均低。


我:那低的原因是文案导致的吗?改了文案以后就可以提高退货满意度了吗?



在这个例子里可以发现业务想要做的行动跟原因并不匹配。假如真改了文案,退换货满意度就能提升到跟天猫京东一样了吗?如果事先不进行因果关系的纠正,没有想清楚匆忙投入开发,最终导致功能上线了实际问题也没得到解决。


如何提升逻辑思维


工作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做决策,回答一些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当你尝试给出一个结论时,这个结论尽要符合逻辑。那么,如何去体现你的逻辑思维呢?


第一种:因果关联



我最近在商城增加分期免息支付方式,转化率得到了提升,为什么会提升?


分期免息降低了购买门槛,让本来没有能力的人可以购买。


结论是:分期免息可以提升转化率。


论据是:分期免息降低购买门槛,这个点无法再产生任何质疑。



世间万物都存在普遍联系,逻辑思维中最重要的就是找准结论与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运用因果逻辑进行推理,一定不要仅停留在单一的因果层次上,必须从多个角度去研究事物发生的原因以及推出的结果。


比如,分析事物之间不同因果联系产生的不同结论。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进行因果关系推理时,必须重视因果分析,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方面:


① 有明确的结论产生


但是不要回答:也许吧....先看看....不知道结论是什么。再或者出现了问题讲述了一大段原因,但是否产生影响或损失无结论,下一步有无行动也无结论。没有结论的表现就是别人听了你的阐述,像没有听一样,也不知道下步该干什么。


讲因果关系时首要明确结论,且结论肯定、不模糊。听到结论的人明确知道自己下步要做什么行动。明确得出下步不做什么也是一种结论。




② 分析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


有些情况下,原因可以分为很多层次,有些现象在表面上看来是引发结果的原因,但其实不然,因为在它们背后还存在着引发它们的原因。


对于拥有多个引发原因的结果,如果仅停留在某个单一层面上,将这一原因当作引发结果的最终因素,论点就会变得相对肤浅,并且很难将分析的问题理清楚,这样的因果逻辑推理得出的结果所拥有的说服力必然不大。


我们常说的第一性原理是讲此点,从头算起,只采用最基本的事实作为依据,然后再层层推导,得出结论。有经验虽好,但有时候人们由于惯性陷入经验主义,而忘记质疑自己“为什么一定是这样”?


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学会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1. 平时工作只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那就是What
  2. 这样当然是不够的,还要常问自己,再来一遍what(我做这的这个到底是什么?)
  3. why(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这么做)
  4. how(怎么做比较好)
  5. why not(为什么不能那样做呢?)

如果你在尝试得出一个结论时,自己没先在内心先演练一遍,跟他人交流时,很容易受到挑战。




③ 分析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很多情况下,一种结果的引发原因可能有很多种,这时我们必须分清其中的主次原因,准确抓住主要原因,通过引起结果的最基本因素来进行逻辑推理


分析主次原因才会懂真正的MVP。MVP高度训练你对问题做拆解的能力,锻炼把一件事儿做成的能力。什么是当下最主要的矛盾,最应该被解决的痛点是什么,为什么是先做A而不是先做B的逻辑依据。如果一个人一上来就要做大而全的解决方案或者想要走捷径去做很容易实现的次要原因,也容易被受到质疑。




第二种:MECE原则


因果关系强调纵向思考逻辑,一环扣一环,回答“为什么”,MECE原则强调横向思考逻辑,思考无遗漏。



MECE原则来自《金字塔原理》,指相互独立不重复,完全穷尽无遗漏。



  •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MutuallyExclusive),没有重叠,有排他性;
  •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CollectivelyExhaustive),没有遗漏。


干一件事情之前,我们先把它可能涉及到的要素全部列出来,运用思维导图工具,一层一层剖析到底;将这些要素按相同的性质来进行整理归纳,划分层级,最终呈现在你眼前的思维导图架构就会清晰明了,所有可能触发的点一目了然。


① 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强调一定要在某个时间节点发生了什么事情对下个时间节点产生影响。有明确时间差的按照时间顺序思考。比如说,过去—现在—未来,阶段1—阶段2—阶段3。


② 流程顺序


按照事物发生的流程顺序思考,先有什么再有什么,什么数据的变动会导致另外一块数据变动,这样避免我们改动了某块功能而遗留另外一块的功能。比如用户在电商网站上下单支付,先后有订单系统和支付系统均要参与这个过程。


③ 结构顺序


做完某件事情一定要所有相关点都能实现,如果一个点遗漏,导致整体无法完成。比如某个支付方式在指定金额区间范围内有效


结构化思维


然而,单纯的逻辑思维并不足以让我们在职场中取得长期成功。这时,结构化思维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结构化思维是指我们将复杂问题和信息组织成有条理的结构,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它帮助我们将任务分解成可管理的部分,建立清晰的工作流程,并确保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目标和结果。



在职场中:



  • 同样沟通事情,有的人三句话就能说清楚,而你可能说了10分钟也说不到核心;
  • 同样是做汇报,有的人用5页PPT就能说服对方,而你可能写了20多页还要被反问想表达什么;
  • 同样是阐述解决方案,有的人清晰讲出背景、问题、原因、影响和举措,而你挤牙膏式的回答一句紧接着再被问一句。


如果说一个人沟通表达能力差,情商是一个因素,但还有一个更关键点:结构化思维。如果对方听了半天都不知道你在表达什么,情商再高也失去色彩。


人类大脑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有两个规律:


第一,不能一次太多,太多信息会让我们的大脑觉得负荷过大;


第二,喜欢有规律的信息。


表达能力强的人,不是比你更聪明,而是知道大脑这个特点,更懂得通过有效的结构化思维,快速对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进行传递。 大脑容易记住有规律的东西,那么你在信息传递时尽量使用规律的东西来传递。把无序变得有规律的过程即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是一种从整体到局部、从框架到细节的思维方式。 它要求思考者不先入为主,不会过快地陷入细节,而要经常留意事物的整体框架,在框架的基础上去拓展细节。先看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方面,然后再往下分析,从而实现从总体到局部的鸟瞰,最典型的就是金字塔结构图。



结构化思维渗透在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建立在逻辑思维之上的另一种显性化思维方式,不可或缺。结构化思维可以带来显著的工作效率提升,尤其是在沟通中。


那为什么在沟通中结构化思维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呢?


因为人和人之间信息差。 结构的越上层,彼此之间信息差越小;结构的越下层,彼此之间信息差越大。如果一上来陷入到最下层的细节之中,对方大概率听不懂时沟通出现低效。


如何提升结构化思维


如果说逻辑思维一定程度上跟人天生智力水平有关,即我们常说的一个人聪不聪明,那么结构化思维则可以通过刻意训练习得。结构化思维完全由自己从0到1主动规划所得,就如同有些人可以做出好看的PPT,其实也是懂得了PPT背后的套路。


提到结构化思维,不得不去看的《金字塔原理》一书,主要有4个原则:结论先行,以下统上,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论:结论先行


证:以上统下


类:归类分组


比:逻辑递进




结构化思维有2种方法:自下向上组结构和自上向下套框架。


第一种:自下向上找结构


自下向上组结构核心在于这个结构是你自创的。根据你自己对接收到信息的理解,把信息重新组装的过程。


比如给领导讲业务数据的PPT,首先会介绍分析数据的整体框架,其次再给一个实际的数据分析的概览,再往下去细看每块的细分数据,针对每块的数据给出结论和TO DO。



  • 整体数据指标体系(理论)—— 1页PPT
  • 总体数据指标概览(实际数据)—— 1页PPT
  • 分模块1数据指标—— 1页PPT
  • 分模块2数据指标—— 1页PPT
  • 分模块3数据指标—— 1页PPT
  • 每页PPT里的结论和TO DO
  • 总结—— 1页PPT

先框架后细节,先总结后具体,先结论后原因,先观点后建议,先重要后次要。 这样,才能让对方第一时间抓住重点信息,知道我们要传递的核心内容。


站在自己视角时,先把所有零散的点穷举,再看点与点之间的关联性连接成面,面最终再成体。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以下4步:



  • 尽可能列出所有思考的要点
  • 找出关系,进行分类(找出要点间的逻辑关系,利用 MECE 原则归类分组)
  • 总结概括要点,提炼观点
  • 观点补充,完善思路



第二种:自上向下套框架


如果你是做已存领域的问题解决方案,那通过自上而下找结构:思考一个框架,然后将信息或解决方案放入框架。自上向下套框架依赖我们自身积累了多少种框架,在实际场景中可以随时被调用。




结构化思维是一个建立清晰、稳定、有序的思考结构,学到这个结构之后,知识体系从零散化到系统化,从无序到有序,从低效到高效。


不断的进行归纳和总结,养成做任何事都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复盘的习惯是训练结构化思维的核心。思维如果懒惰任何种方法技能也无济于事。


混沌大学创办人李善友教授说过: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好的思维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识,在一个落后的思维模型里,即使增加更再多的信息量,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


逻辑思维与结构化思维本身是专门的学科,并不是本文几千字就可以讲清楚的。但我核心想表达的点是:这2种思维方式相当重要,需要刻意去学习和培养。一些行业内的通用书籍,如《金字塔原理》值得反复阅读并且在日常工作中训练。


思维决定了你的认知水平和成长速度。 工作上没有好的思维方式,再努力也是无效努力。思维方式需要主动意识到高价值然后刻意训练习得。愿我们都能拥有更好的思维模型,开启不一样的人生。


作者:黄勇超
来源:juejin.cn/post/7252171148757418039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