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5分钟看完被讨厌的勇气


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是一本心理学书,书中主要观点来自于阿德勒: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年2月7日-1937年5月28日),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因全球畅销书《人性的弱点》和《美好的人生》而闻名的戴尔·卡耐基也曾评价阿德勒为“终其一生研究人及人的潜力的伟大心理学家”,而且其著作中也体现了很多阿德勒的思想。同样,史蒂芬·柯维所著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的许多内容也与阿德勒的思想非常相近。


可以学到什么


教你获得幸福,教你如何过得爽


怎么做


一、目的论


心理创伤


心理创伤:精神创伤(或心理创伤)是指那些由于生活中具有较为严重的伤害事件所引起的心理、情绪甚至生理的不正常状态(比如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弗洛伊德的原因论,你现在的问题是由于过去的一段悲惨的经历所引发的


阿德勒和弗洛伊德观点完全相反


阿德勒心理学: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而是住在我们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也可以说是你赋予这个经历的意义)




  • 冬暖夏凉的井水,其实是恒定的18度




  • 墨镜一戴,谁也不爱




阿德勒的目的论,人之所以性格扭曲,不是由于过去发生的事情所引发的,而是因为他出于“某种目的”,主动选择了这个扭曲的性格


例子


1、有一个小朋友在学校遭遇过校园霸凌,从此性格变得孤僻,不爱说话;


可以引起父母的关注,害怕再次受到校园霸凌,或者说只是他觉得更舒服的一个状态而已


2、患有脸红恐惧症的女生想要对喜欢的人告白,但又不敢





区别:


原因论:人的现在是由人的过去所决定的,你有怎样的过去,就有怎样的现在


目的论:人的现在是由现在的目的所决定的,而这个目的有可能是存在于你的潜意识中


例子


1、青年在咖啡厅被服务员不小心把咖啡洒在他衣服上了,这是青年下狠心花了大价钱买的一件新衣服啊,所以他忍不住当场大发雷霆,而平时他根本就不会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先产生大发雷霆的目的,才产生愤怒的情绪。青年想通过大发雷霆来震慑犯错的这名服务员,进而才使服务员认真听我们讲话(讲道理太麻烦,还不如“表演生气”高效)


2、川剧变脸的家长,愤怒是可收可放的手段


阿德勒认为,恐惧、自卑、愤怒等情绪都是人们逃避现实的工具而已。




人现在所做出的决定,反过来可以影响到过去,改变你过去的意义。


例子


1、爱因斯坦上学的时候连个小板凳都坐不好,所以经常被老师同学嘲笑,后来爱因斯坦成为了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坐不好小板凳就成了一段佳话


「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二、课题分离


一切烦恼都源于人际关系


例子:


1、你觉得自己穷,是因为你见过富的


2、你觉得自己矮,是因为有比你高的


3、你觉得自己不好看,是因为有比你好看的


烦恼的根源就是和别人比较


如何解决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


暂时无法在飞书文档外展示此内容


例子:


1、你要辞职去创业,你老婆不同意


「辞职」是你的课题,「老婆不同意」是她的课题


2、孩子想要一个玩具,「想要」是孩子的课题,而给不给买是父母的课题,但孩子由于认知和能力没有发展完全,可能会用一些不当方式去干涉父母的课题,破坏「课题」中的界限。


年幼的孩子可能会用极端的情绪发泄来要求父母满足他们的需求,或者是不喜欢学习,沉迷游戏等等。


但是父母不能因为恪守「课题分离」,就让孩子自生自灭,而是应该培养孩子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或者习得一些适当的寻求需求满足的方法。


(你可以把马拉到水边,但你不能强迫马喝水)


所以,学习「课题分离」的意义并不是让我们对他人的事情置之不理,而是帮助我们理清摆在面前错综复杂的事情或情绪,不受他人课题的裹挟。


人为什么总要去干涉别人或者被别干涉


其实都是为了自己,《自私的基因》里解释生命体只是基因的生存机器,生命体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自己更好的生存。


例子:


1、鳄鱼嘴里的牙签鸟



鳄鱼和牙签鸟是一对非常特别的互利共生关系。它们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使得它们可以在大自然中互相帮助,让彼此成为生存的关键。


不表扬也不批评


表扬也是一种干涉,会让人觉得自己存在的价值是别人的肯定,而不是自己本身


不追求他人认可


我们的存在价值并不是通过他人认可而获得,而是应该通过对集团的贡献而获得的。


如果追求的是他人认可,那么他人不存在的时候,你就不会行动,比如做好事的时候周围没人就不做了,就会被他人所束缚,会因为他人的观点而做出改变


如果我们不是为了别人的认可而存在,那我们应该如何存在


三、共同体感觉


就是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这就是共同体感觉。


自我接纳


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或者“我很强”,也可以说是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情结的想法,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


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他者信赖


他者信赖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无条件地相信我们自己想去和他建立关系的人,与需要抵押的信用不同,信赖无需任何的附加条件。


背叛是别人的课题,我们没有办法改变。


他者贡献


他者贡献并不是讨好。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是不是每次当自己为他人或是群体做出贡献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开心,因为我们在这过程中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他者贡献的目的正是与此相关,他者贡献并非舍弃自身而效劳他人,而是在贡献的过程中,找到自我的真正价值。


而讨好呢?我们就可以将其看做是一种自我牺牲。它是一种过度迎合他人而放弃自我感受的行为,它的目的并非为了找回自我价值,而是取悦他人,以达到不被他人遗弃的目的。所以我们能够看到,他者贡献和讨好有着本质的区别。


工作的本质就是贡献。


正因为接受了真实的自我,也就是自我接纳,才能够不惧背叛地做到他者信赖,而且正因为对他人给予无条件地信赖并能够视他人为自己的伙伴,才能做到他者贡献;同时,正因为对他人有所贡献,才能够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暂时无法在飞书文档外展示此内容


你只要做到这三步,你就能从他人的评价中获得释放


那么不活在别的评价中,就会被别人所讨厌


如果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就需要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


作者表达的并不是所谓自由就是被人讨厌, 而是所谓自由是拥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主旨在“勇气”而不是“被讨厌”,“勇气”是自己的课题 是我们自己可以改变的 “被讨厌”只是别人的课题 所以阿德勒的哲学被称为勇气哲学


最后,把书中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作者:VD
来源:juejin.cn/post/7281957723952169000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