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为何没落?
短信,从曾经的日常对话,变成了今天只在收验证码、收通知时才偶尔想起的工具。我们不再用它聊天,但它却以另一种方式,继续默默留在了每一部手机里——像一条永不熄灭的应急通道,安静又顽强。
为什么传统短信衰落了?
我想,原因显而易见:
- 体验落后:纯文本,沉闷乏味,与今天充满表情包、短视频的社交体验格格不入。
- 安全问题:垃圾信息与钓鱼链接充斥,带来隐私泄露和金融诈骗风险。
- 替代者崛起:OTT应用(如微信等即时通讯)越过运营商,构建了更强大且丰富的通讯体验。
一句话总结:自第一代iPhone发布以来,短信从未进化过。
但近两年,5G消息的概念强势崛起:试图“复活”短信。
它被认为是短信的升级版,是一种长得更好看的短信,支持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定位、支付、卡片应用等丰富媒介内容,如图。它试图成为新的“杀手级应用”,补齐传统短信缺失的智能与体验。
但问题来了 —— 对用户来说,这些体验在APP应用里早已稀松平常,“了无新意”。。。5G消息远远谈不上颠覆,只是跟上了过去的潮流。
思考
这里想问大家一句:短信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 我认为可能是有一点:那就是 “强推送“ 。即只要拿到了手机号,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就能给你发短信!
—— 这个可以是正向积极的、比如,如果在地震台风来临时,谁也不想错过“被强推送”一条预警消息。或者:你订阅了关注金价走势的服务,每天早上9点,直接推送一条金价信息,也不会让人太反感尔尔。
—— 也可以是负面消极的,比如消息轰炸、低劣推销、骚扰信息的等。
本瓜认为:真正的变化不应该是“形式”,应该发生在基础设施层。
现在的消息生态,并不是单一平台控制的,而是:运营商、手机厂商、MaaP平台、AI服务商、HUB厂商、SDK厂商、企业用户等多方共建。
多方参与虽然打破了垄断,但也带来了潜在的协调低效与体验分裂问题。
移动互联网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轻应用,才是黏住用户、构建生态的核心。
1、对用户而言:免安装、免更新、即用即走、无缝切换。—— 是好的!
2、对开发者而言:开发简单、成本低、快速迭代。—— 也是好的!
在App平台上,代表性的轻应用是小程序。而在5G消息体系里,对应的是Chatbot(聊天机器人) 。—— 就有点像把如今火爆的智能体加入到短信里。
虽然聊天机器人前端看似简单,但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开发挑战:不仅是UI,而是要设计对话剧本、逻辑分支;还有自然语言输入不确定,需要NLP、NLU技术精准理解;需要训练、调优,否则容易出错让用户失望等等。
对企业来说,想开发一个成熟Chatbot的难度和投入,远超表面。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你还没有开始在短信界面呼起各类机器人/应用。
未来企业很可能同时包含:
- App:重应用,沉淀核心用户。
- 小程序:轻应用,覆盖广泛场景。
- Chatbot:对话应用,增强即时服务与主动触达能力:智能客服、营销互动
问题又来了: 要支撑这样分散、灵活、快速演化的格局,需要怎样的基础设施?
可能需要一套完善的 沙箱计划:即允许应用以轻量方式接入、运行、管理,同时保障数据隔离、安全合规。
来源:juejin.cn/post/750346203527207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