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食正在透支程序员的身体
引言
记得我刚去北京工作的那段时间,由于工作原因开始吃外卖,加上缺乏运动,几个月胖了20斤。
当时心想这不行啊,我怕我拍婚纱照的时候扣不上西服的扣子,我决心减肥。
在我当时的认知里,只要对自己狠一点、饿一饿,就能瘦成理想状态。于是我晚上不吃饭,下班后去健身房跑5公里,1个月的时间瘦了15斤。我很自豪,身边的人说我明显精神多了。
可减肥这事远比我想的复杂,由于没有对应的增肌训练,我发现在做一些力量训练的时候,比之前没减肥前更吃力了。
我这才意识到,自己不仅减掉了脂肪,还减掉了不少肌肉。
我当时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套方法的问题,也不知道如何科学评估身体组成变化——减肥是成功了,但减的不止是“脂肪”,还有“体能”。
上篇文章提到我对节食减肥的做法并不是特别认可,那科学的方法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我做了如下调研。
重新理解“减肥”这件事
想系统性地弄清楚减肥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先从最直接的方式开始: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做的。
我先去搜了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内容五花八门,有节食的,有吃减肥药的,也有高强度训练比如HIIT的,还有各种花里胡哨的明星减肥法。
他们动不动就是瘦了十几斤,并且减肥前后的对比非常强烈,我都有种立刻按照他们的方式去试试的冲动。
大部分攻略中都会提到一个关键词“节食”,看来“少吃”几乎成了所有减肥成功者的共识。
我接着去谷歌搜索“节食 减肥”关键字,排名比较靠前的几篇文章是这几篇。
搜索引擎搜出来的一些内容,却讲了一些节食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比如反弹、肌肉流失、代谢下降、饥饿激素紊乱...
这时候我很疑惑,社交媒体上“万人点赞”的有效手段,在官方媒体中的描述,完全不同。
我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为此我翻了很多关于节食减肥的书籍。
我在《我们为什么吃(太多)》这本书里看到了一个美国的实验。
美国有一档真人秀节目叫《超级肥胖王》。节目挑选了一些重度肥胖的人,所有参赛者通过高强度节食和锻炼项目,减掉好几十千克的重量。
但研究追踪发现,6年之后,他们平均都恢复了41千克的体重。而且相比六年前,他们的新陈代谢减少了700千卡以上,代谢率严重下降。
有过节食减肥经历的朋友可能都会有过反弹的经历,比如坚持一周较高强度的节食,两天可能就涨回来了。前一阵子一个朋友为了拍婚纱照瘦了很多,最近拍完回了一趟老家,再回北京一称胖了10斤,反弹特别多。
并且有另外一项研究者实验发现,极端节食后,我们体内负责刺激食欲的激素水平比节食前高出了24%,而且进食后获得的饱腹感也更低了。
也就是说你的大脑不知道你正在节食还是遇到了饥荒,所以它会努力的调节体重到之前的水平。
高强度节食是错误的。
正确选项
或许你想问,什么才是正确的减肥方式呢?
正确的做法因人而异,脱离身体状况谈减肥就是耍流氓。
最有参考价值的指标是BMI,我国肥胖的BMI标准为:成人BMI≥28 kg/m²即为肥胖,24.0≤BMI<28.0 kg/m²为超重,BMI<18.5 kg/m²为体重过低,18.5≤BMI<24.0 kg/m²为正常范围。
比如我目前30岁,BMI超过24一点,属于轻微超重。日常生活方式并不是很健康,在办公室对着电脑一坐就是一天。如果我想减肥,首先考虑多运动,如跑步、游泳。
但如果我的BMI达到28,那么就必须要严格控制饮食,叠加大量的有氧运动。
如果针对50岁以上的减肥,思路完全不一致。这个年纪最重要的目标是身体健康,盲目节食会引发额外问题:肌肉流失、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
这时候更需要的是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身体必要的营养摄入。如果选择运动,要以安全为第一原则,选择徒手深蹲、瑜伽、快走、游泳这些风险性较小的运动。
但无论你什么年龄、什么身体情况,我翻了很多资料,我挑了几种适合各种身体情况的减重方式:
第一个是好好吃。饮食上不能依赖加工食品,比如薯片、面包、饼干,果汁由于含糖量很高,也要少喝。
吃好的同时还要学会感受自己的吃饱感,我们肯定都有过因为眼前的食物太过美味,哪怕肚子已经饱了,我们还是强行让自己多吃两口。
最好的状态就是吃到不饿时停止吃饭,你需要有意识的觉察到自己饱腹感的状态。我亲身实践下来吃饭的时候别刷手机、看视频,对于身体的敏感度就会高很多,更容易感觉到饱腹感。
第二个是多睡。有研究表明缺乏睡眠会导致食欲激素升高,实验中每天睡4.5小时和每天睡8.5小时两组人群,缺觉的人每天会多摄入300千卡的能量。
我很早之前就听过一个词叫“过劳肥”。之前在互联网工作时就见过不少人,你眼看着他入职的时候还很瘦,半年或者一年后就发福了,主要就是经常熬夜或者睡眠不足还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和代谢异常。
最近一段时间娃晚上熬到11点睡,早上不到七点就起床,直接导致我睡眠不足。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自己对于情绪控制能力下降了,更容易感受到压力感,因此会希望通过多吃、吃甜食才缓解自己的状态。
第三个就是锻炼。这里就是最简单的能量守恒原则了,只要你运动就会消耗热量,那你说我工作很忙,没时间跑步、跳绳、游泳,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
那就是坚持每天走一万步,研究表明每天走一万步,就能把肥胖症的风险降低31%,而且这是维护代谢健康最简单的办法了,而且走一万步的好处还有特别多,就不一一说了。
如果一开始一万步太多,那就从每天5000步开始,逐渐增加,每一步都算数。
这三种方法看起来见效慢,却正是打破节食陷阱的长期解法。这也就引出了接下来我想说的,如果节食减肥会反弹人,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为什么很多人依然把节食当成减肥的首选呢?
系统性的问题在哪
首先追求确定性和掌控感。节食是一种快速见效的方式,今天饿了一天肚子,明天早上上秤就发现轻了两斤,这种快速反馈和高确定性,会让你更有掌控感。
我在节食+跑步的那段时间,真的是做到了每周都能掉秤,这种反馈就给了我很强的信心。其实工作之后,生活中这样高确定的性的事情已经越来越少了。
节食带来的确定性反馈,就像生活中为数不多还能掌控的事情,让人心甘情愿的付出代价。但我们却很少意识到,看似“自律”的背后,其实正一点点破坏着我们的身体基础。
其次是大部分时候,我们不需要了解身边事物的科学知识。
绝大部分人对营养、代谢的理解非常有限。毕竟我们并不需要详细控制体重的科学方式,体重也能保持的不错。偶尔大吃大喝一段时间,发现自己胖了,稍微控制一下体重也就降回来了。
但一旦你下定决心减肥,简单的理解就远远不够了,你就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节食。短期更容易见效,确定性更高,但长远来看只能算下策。
你得有那种看到体检结果突然异常,就赶紧上网查询权威的医学解释一般的态度才行,根据自己的情况用科学的方式控制体重。
而不是只想到节食。
这是东东拿铁的第89篇原创文章,感谢阅读,全文完,喜欢请三连。
来源:juejin.cn/post/7542086955077648434